聚焦企业

刘祝润:从替补席到国脚,“刘主任” 的大连幸福方程式

2025-08-06

在大连梭鱼湾球场的晚霞中,23 岁的刘祝润带球突破时,看台上总会爆发出整齐的呐喊:“刘主任!刘主任!” 这个带着调侃意味的昵称,如今已成为大连球迷最温暖的情感符号。从上海海港的边缘人到大连英博的 “活宝”,从替补席到国家队,刘祝润在这座足球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方程式。

一、“刘主任” 的由来:昵称里藏着家乡密码

当被问及为何钟情 “刘主任” 这个称呼时,刘祝润笑得像个孩子:“这比喊名字亲切多了!” 这个昵称源自他的家乡安徽颍上县润河镇 —— 在当地方言中,“润” 读作 “yùn”,父母从小就喊他 “润润(yùn yùn)”。加盟大连后,球迷们发现他在场上调度有方,颇有 “指挥官” 的架势,“刘主任” 的称呼便不胫而走。

这个昵称背后,是刘祝润对家乡的深情。他至今记得 12 岁离开安徽时,父亲在火车站反复叮嘱:“到了上海要好好踢球,别忘本。” 如今在大连,每当听到球迷喊 “刘主任”,他都会想起家乡的麦田和父母的期盼。“这是球迷对我的认可,也是提醒我永远保持初心。” 他在采访中如是说。

二、蜕变:从毛躁少年到球队核心

2025 年 2 月租借加盟大连时,刘祝润的前景并不被看好。前四轮比赛,他在替补席上目睹球队两连败,甚至因失误被球迷嘘声对待。“那时候太想证明自己,反而把动作做变形了。” 他回忆道,“李导(李国旭)没骂我,只是一遍遍地放比赛录像,告诉我‘等两秒再传就是单刀’。”

李国旭的耐心雕琢让刘祝润脱胎换骨。每天加练结束后,教练会拉着他研究战术板;训练对抗中被断球,李导会在场边怒吼:“愣着干啥?抢回来!” 这种 “亦师亦父” 的关系,让刘祝润逐渐找到了自信。从第 6 轮助攻救主到第 10 轮连过数人破门,他用 5 hth手机版登录·官网app下载个月时间征服了挑剔的大连球迷。如今,他场均贡献 0.4 球,成为球队进攻端最不可或缺的棋子。

刘祝润:从替补席到国脚,“刘主任” 的大连幸福方程式

三、幸福密码:大连足球的温度与厚度

在刘祝润眼中,大连的幸福是多维的。首先是球迷的纯粹:“每次出场,球迷喊我名字的时候,感觉浑身都带劲儿。这儿的球迷是真懂球,你跑个好位没拿到球,他们也会给你鼓掌。” 有场比赛结束后,一位小姑娘递给他一幅手绘肖像,画中他进球后振臂欢呼的模样,让这个大男孩红了眼眶。

其次是教练团队的包容。李国旭为他量身定制训练计划,甚至在他生日时偷偷让队务加鸡蛋;队友马莱莱像老大哥一样带着他融入团队,两人组成的 “上海制造” 进攻组合,让大连英博的反击威力倍增。更重要的是,这座城市的足球底蕴让他找到了归属感:“走在青泥洼桥,随便拉个大爷都能聊两句足球,这种氛围太珍贵了。”

四、国脚之路:从东亚杯到世预赛的跨越

2025 年 6 月入选国家队,对刘祝润而言是里程碑式的突破。这是他职业生涯第二次披上成年队战袍,但与 2022 年东亚杯的青涩不同,如今的他带着大连球迷的期许而来。尽管未能在世预赛 18 强赛登场,但坐在替补席上听着国歌,他感受到了更强烈的使命感:“这让我明白,职业球员的天花板可以更高。”。

这段经历也反哺了他在俱乐部的表现。近五轮联赛,他贡献 2 球 3 助攻,尤其在对阵山东泰山和长春亚泰的比赛中,他用冷静的推射和精准的传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。数据网站预测,若保持目前状态,他本赛季有望打入 10 球,身价将飙升至 1500 万人民币。

五、未来悬念:留下还是回归?

随着租借合同年底到期,刘祝润的去留成为焦点。大连球迷自发发起 “刘主任留下” 的请愿,俱乐部甚至准备了 800 万买断条款;而母队上海海港也在密切关注他的表现,毕竟这是徐根宝青训体系培养出的 “小武磊”。

面对镜头,刘祝润挠着头笑:“现在想这些太早啦,梭鱼湾的草皮还没踢够呢。” 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,他早已把大连当家:训练后和队友吃海鲜、休息日去星海广场喂海鸥、甚至能听懂几句大连话。“如果能留下,我想在这里终老。” 他半开玩笑地说,但眼神里满是认真。

在大连足球的土壤里,刘祝润种下的不仅是一粒粒进球,更是对足球最纯粹的热爱。正如他在采访中说的:“足球最幸福的事,就是能在一座懂你的城市,和一群爱你的人,踢一辈子球。” 而大连,正在见证这个年轻人的幸福花开。